浅析“股权转让问题”
发布时间:2009-05-11

 

摘要:股权能否顺利转让,首先涉及的是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问题,这中间又得重点分析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的效力,因为股东名册主要是处理股东跟公司之间的关系的,而工商登记则是主要处理公司、股东跟第三人的关系。本文对股东名册效力的观点是,在公司和股东的关系方面,股东名册是具有设权性质的;但在股权受让人和转让人来说,股东名册是仅具有推定效力的,股权受让人持有效的股权转让合同就可以对抗公司股东名册的登记。工商登记仅具有宣示性登记的效力。又由于在股权转让中,只有具有有效资格的股东对外转让的股权才可能有效,因此,本文还着重着重讨论了瑕疵股东和名实不符股东在股东资格认定和股权转让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股权转让   股东名册   瑕疵股东   合同效力

 

一、股权转让问题综述

 

一般情况下,公司股东作为股权出让人与股权受让人就股权的转让达成意思表示一致,股权转让合同即为成立。由于并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股权转让合同须经登记程序方始生效(当然这里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的特殊问题,容我下面再讲),因此,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时起即发生法律效力。接下来,股权出让人向股权受让人支付对价,公司变更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机关变更工商登记,都是属于对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这里面的问题是:公司如果不变更股东名册怎么办?如果不协助办理工商登记怎么办?如果股东名册与工商登记冲突又该怎么办?

(一)股东名册效力

我国现行公司法基本上没有关于股东名册效力的规定。其中公司法第3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但是没有明确指出股东名册的效力。理论上,学者对股东名册的法律效力的理解,也是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与我国公司法不规定股东名册效力的做法不同,国外公司法一般都对股东名册的效力作明确的规定。例如《韩国商法典》第337条规定:“转移记名股票,若未在股东名册上记载受让人的姓名及其住所,则不得对抗公司。”第353条规定:“公司对股东或者质权人的通知或者催告,发至股东名册上记载的住所或者本人通知公司的住所即可。第304条第2款之规定,准用于前款的通知或者催告。”我国台湾《公司法》第165条(一)也规定:“记名股票之转让,非将受让人之本名或名称记载于股票,并将受让人之本名或名称及住所或居所,记载于公司股东名簿,不得以其转让对抗公司。”

笔者认为,依据各国公司法的规定及公司法的一般原理,认为我国公司法中股东名册应具有如下法律效力。

第一、在与公司的关系上,只有在股东名册上记载的人,才能成为公司股东。此即股东名册的权利推定效力。

关于股东名册的效力,有学者认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的登记属于设权性登记,理由在于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种人合性很强的法人团体,股东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至为重要;同时公司法也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将股权转让于他人者,须经其他股东的同意,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而且有些公司还在公司章程中对股东将其股权转让于他人设置了较为详细的限制。有学者认为股东名册具有当然授予股东资格的法律效力,但这种效力并不是唯一和确定的,理由在于例如有学者指出:“股东名册虽然很重要,但它只是公司必须和可以载明的资料的一个表面证据,法院有权对其进行修正”;韩国学者李哲松也认为“股东名册的记载不具有创设权利的效力,实体法上没有取得股份者,即使进行了名义更换,也不能取得股东权。”

笔者认为,股东名册具有可推定的设权性效力。所以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姓名或者名称在公司股东名册的登记属于设权性的登记。股权转让合同的标的是股权,而股权是股东对公司的权利。在股权转让合同成立之后,其仅在合同当事人即原股东和受让人之间生效,此时,尚不能认为受让人已经取得了股权,其能否取得股权取决于公司的态度。只有在公司股东名册变更之后,新老股东的交替方才在法律上真正完成。

如果股东与公司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应当优先根据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形式的记载证据作出认定,但根据实质证据如有效的股权转让协议、继承、遗赠等实质证据能够作出相反认定或公司、股东在行为时应当知情的,应当依照这些实质证据认定股东资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中,由于股权转让合同的相对性,股权转让合同只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中产生效力。在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应该由转让人和受让人同时请求公司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当转让人和受让人同时请求公司办理股东名册登记,而公司不同意做变更登记时,由于公司这种行为损害了转让人的利益(因为转让人要履行和受让人签订的合同,否则受让人可以追求其违约责任),因此转让人可以依据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寻求救济。当受让人自己请求公司办理公司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时,公司应该根据受让人有效的股东转让协议办理变更登记,认定受让人的股东资格。当受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请求权,公司仍然向转让人分发红利等行为时,受让人不能直接向公司行使股东直接诉讼权利,而应该先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

股份有限公司记名股东在股东名册的登记属于宣示性登记。应该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名册登记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资合性的法人实体,其股东转让股权时无需经过其他股东的同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转让股权的,在其股权转让合同生效之时,受让人即取得公司股权;其时,无记名股东须向受让人交付股票,没有股东名册变更登记的问题,而记名股东的交替则须通知公司履行登记变更程序。公司接获记名股东变更的通知,即有义务涂销原股东登记而将受让人作为新股东记载于股东名册,而无权利审查新股东的加入是否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意志。因此,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册登记是一种宣示性或对抗性的登记:记名股东转让股权之后,受让人即取得公司股权而成为股东,但只有经过公司股东名册登记在案,其方可对抗公司,向公司主张股东权利。

第二、股东名册具有对抗效力。即使具备适法的原因及方法而受让股份,如果未进行名义更换,就不可以对公司行使股东权。[12]各国公司法一般都明确规定股东名册的对抗效力。

第三、股东名册具有免责效力。由于股东名册具有权利推定效力,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具有形式上的股东资格。因此公司向形式上的股东发出会议通知、分配红利、分配剩余财产、确认表决权、确认新股认购权,即使该形式上的股东并非实质上的股东,公司也是被免责的。此外依据各国商法的规定,股东名册的免责效力也及于股东的住所等其他记载事项。公司对股东或者质权者的通知或者催告,发至股东名册上记载的住所或者其本人向公司通知的住所即可。[14]如果股东名册上记载的住所不准确或者发生变更以致股东不能收到通知的,公司不承担责任。

()工商登记的效力

上面提到,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时起即发生法律效力。接下来,股权出让人向股权受让人支付对价,公司变更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机关变更工商登记,都是属于对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这是主要就有限责任公司来讲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不需要办理工商登记。

第一、股东的工商登记属于宣示性的登记。公司将其确认的股东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公司的确认既已在先,则股东的身份已经确定,股东的权利亦已产生,股东的工商登记仅仅是一种宣示而已。因此可以认为,股东权利的获得与行使并不以工商登记程序的完成为条件。《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的,应当自股东发生变动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在公司尚未根据该条规定办理股东变更的工商登记,或公司已经申请但工商管理部门尚未办理完毕的时候,变更后的新股东向公司主张权利的,如查阅公司财务文件、参加股东会议等等,公司不得拒绝。股东工商登记的宣示意义在于,与公司进行交易的不特定人可以通过查阅股东的工商登记内容,了解公司的股东构成情况,以其作为判断公司的能力和信誉的参考因素;在公司的债权人需要追索股东承担责任的时候,其可根据工商登记的内容追究责任人。

第二、股东的工商登记来源于公司的登记,或曰,股东的工商登记以公司股东名册登记为基础和根据。这不仅表现在程序上的时间顺序,更是两种登记的不同性质决定的。公司股东名册的登记确定股权的归属,工商登记将其登录在案;公司股东名册的登记发生变动,工商登记的内容亦作相应的更改。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在发生差异的时候,即工商登记的内容与公司股东名册登记内容不一致的时候,作为一般原则,公司股东名册的登记内容应作为确认股权归属的根据;在股权转让合同的当事人之间、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因为股权归属问题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不得以工商登记的内容对抗公司股东名册的记录,除非有直接、明确的相反证据。  

 第三、为股东进行工商登记的义务人是公司。通过投资或受让股权而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者,其名称或姓名应登载于公司股东名册并进行工商登记。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条例》,这是公司应该履行的义务。

 

二、瑕疵股东和名实不符股东股权转让问题

 

(一)瑕疵股东的股权转让问题

1、瑕疵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

关于瑕疵出资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是指出资者没有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数额、时间等出资,不包括根本未出资;有学者认为,瑕疵股东,指用以出资的财产或财产权利本身存在瑕疵,或出资行为有瑕疵的出资者。笔者认为,第一个概念较为全面,因为根本未出资者,由于不具有成为股东的实质条件,因而就不能成为股东。

关于瑕疵出资者是否享有股东资格问题,实践中争论较大。有观点认为,因我国采用资本实缴制,原则上只有资本全部到位后,登记机关才予办理公司成立登记,故瑕疵出资者未按照公司章程全部履行出资义务,公司不会设立成功,瑕疵出资者也不能取得股东资格。但笔者认为,由于瑕疵出资者已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且在公司章程上明确签字,有其真实意思表示,故瑕疵出资不影响其股东资格的认定。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实际情况作出的推断。虽然我国实行法定资本制,原则上要求注册资金全部到位后公司尚可登记成立。但现实中很多公司注册资金未全部到位亦获得了公司登记。且司法实践也承认注册资金达到最低注册资本金公司的法人地位。即虽然公司的注册资金并未全部到位,但如果达到了一定数额,法律上是承认其法人资格的。故在法人成立情况下,对瑕疵出资者的股东资格应当予以认可,否则将会出现公司股东缺位。但因其出资并未全部到位,股东权是有瑕疵的。其股东权利只能在出资范围内行使,未出资部分不得行使。对于瑕疵出资者未严格履行出资义务的行为,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由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果瑕疵出资者事后补足了出资,也只能在补足出资后行使该部分出资的股东权利。如果因投资者的瑕疵出资导致公司设立失败或者因公司注册资金低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金数额而导致公司成立无效的,因公司不存在,投资者亦不享有股东资格。

2、瑕疵股东的股权转让

出资不足的股东向第三人转让的股东资格或者股东身份,究竟是完美无缺的股东权,还是有瑕疵的股东权?笔者持后一观点。受让方承受的股东资格受制于转让方的股东资格。转让方向受让方转让的权利不能大于转让方自身拥有的权利。转让方的股东资格由于出资不足存在瑕疵的,受让方的股东资格也存在瑕疵。此种瑕疵是否会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当具体分析。

如果转让方在与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将自己出资不足的事实如实相告,致使受让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一事实,仍然受让转让方出让的股份,则股权转让合同有效,而且受让方与转让方应当就出资瑕疵的存在对公司的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转让方在与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隐瞒了自己出资不足的事实,致使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不知道这一事实,并因此而受让股权,则受让方有权以被欺诈为由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股权转让合同。

对于根本未出资的,尽管该投资者在公司章程上签字,但因其未实际履行出资义务,不具有股东资格。公司可以以投资者未按设立协议出资为由单方解除合同,并通过变更股权结构,让他人认购未出资人所承诺认购股份,变更公司章程等方式,变更他人为公司股东,同时可追究未出资者的违约责任。

(二)名实不符股东的股权转让问题

名实不符股东主要包括隐名股东和冒名股东。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公司股东的认定问题。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个人法调整范畴,应当依据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认定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赠与关系,或者行纪、信托关系等。如果双方在出资时约定明确,只要其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则按照双方的约定确定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约定的,视举证情况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举证不能的,承担举证不能的民事责任。隐名股东如因举证不能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是其自己意志选择的结果,符合私法法律精神。

冒名股东是指以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义(如死人或者虚构者 )出资登记,或者盗用真实人的名义出资登记的投资者。冒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的根本区别在于要么被冒名者客观上根本不存在,要么缺少被冒名者和冒名者的合意。故对冒名股东的认定应当区别于隐名股东。首先被冒名者不能认定为公司股东。如果认定不存在的人为股东,将会因股东的缺位而导致股东权利义务无人承受,不利于维护公司团体法律关系稳定;如果认定被盗用名义者为股东,因其既无真实出资,亦无与冒名者的合意,不仅不符合股东的基本要件,而且将导致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其次冒名者亦不能认定为公司股东。冒名无非是为了规避法律禁止性规定,如果认定冒名者为公司股东,有违公序良俗原则,是立法者之禁忌。对冒名登记成立的公司,如果构成事实上的一人公司,应当认定公司成立无效,一方面解决了股东资格问题(即因公司成立无效,无股东之说),另一方面涉及到债权人权利实现的,由公司实际投资者承担偿还责任。这样处理即维护了法律尊严,制裁了违法分子,又达到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目的。如果虽然存在冒名股东,但并未构成一人公司,其他股东对此不知情的,为了保护无过错股东利益,不宜认定公司成立无效或强制其解散,而应收缴该部分股权,通过拍卖或者由其他股东认购等方式,确定新的投资人为公司股东。

后记

在本篇文章完成之际,笔者为完成这篇小文感到欣喜,一为通过这篇文章,澄清了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二为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为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建立和同仁们交流的共同话语;三为本文实际上实务性是很强的,对广大公司股东还是很有裨益的。

笔者要感谢那些为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参考资料的先驱们,他们在股份转让理论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为本文写作提供了理论素材,重要的是灵感。笔者还要感谢我们的熊主任,在本文写作中,我们多次探讨,为本文提出了很多深中肯謦的建议。还有,文中的很多观点,是自己的独创,还希望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郑重声明

本文未经许可,不许转载。

 

参考文献

1、《股东名册问题研究》李正军 ,转引自http://www.civillaw.com.cn/special.asp?id=23

2、《股东资格到底如何确认?——对华祥公司股权纠纷的点评》

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3、《股东资格认定中的三个问题》 刘敏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4、《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东登记的几个问题》 张勇健  http://www.civillaw.com.cn/special.asp?id=23

5、《试论有限责任公司未出资股东的资格认定 ——从一起公司股东权益纠纷案例引出的话题》邱小飞                  http://www.civillaw.com.cn/special.asp?id=23

6、《瑕疵股东与虚假股东的区分》 冯旭峰  http://www.civillaw.com.cn/special.asp?id=23

7、《股东冒充公司其他股东签字的股份转让行为如何定性》 张旭涛  http://www.civillaw.com.cn/special.asp?id=23

8、《论登记不是认定股东身份的唯一标准 ——以两则日本公司法判例为例》 陈国奇

9、《用股权信托关系梳理名义股东与实质股东的法律关系》 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10、《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认定中的若干争议问题》——“民商法前沿”系列讲座现场实录第291   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11、王保树、崔勤之:《中国公司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欢迎访问温州大律师网  http://www.kungfulawyer.com

法律咨询:13738778655(崔律师)

 

关键词:温州法律咨询,聘请律师,免费咨询,刑事辩护,诉讼仲裁,离婚继承,合同纠纷, 房产律师,股权转让,尽职调查,律师见证,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工商查档,行政诉讼,温州法律顾问, 公司法律事务(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公司全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公司治理及合规法律咨询)企业并购及产权交易、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组建、民间资本融资、及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制上市及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IPO)全程法律服务,债权债务,人身损害赔偿,,知识产权,保险纠纷,私人律师,房产纠纷,拆迁补偿,诚信律师,温州资深律师。智者当借律而行,蓄势而发,精准中的。